重慶密集建設超充站點,相關企業爭相布局
超充之城建設助推充換電賽道提速
作為新能源汽車補能生態的關鍵一環,在國家政策及創新科技引領下,充換電行業吸引更多企業加入,競爭也愈發激烈。
近日,位于重慶悅來溫德姆酒店停車場的重慶首個液冷超充站正式投用,給車主帶來“一秒一公里”的極速充電體驗,最快15分鐘即可將電充滿,暢享“一杯咖啡,滿電出發”。而這僅是重慶“便捷超充行動計劃”的一個場景,預計到2025年,該市將建成2000座以上的超充站,超充樁超過4000個。
“當前,重慶正從產業生態的高度,從充電站、樁等硬件設施,到技術、網絡等服務,打造全國一流便捷超充城市。”重慶市經信委黨組書記、主任王志杰說,通過打造“超充+快充+便充”的充電生態,從供給、需求、服務三端強化引導,多層次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充電服務。
日前舉行的2024中國汽車充換電生態大會顯示,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千萬輛大關!今年前10個月,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28.8萬臺,同比上升19.8%,總保有量將近1200萬臺,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的增量比達到了1:2.6。
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我國現存充電樁相關企業約66萬余家。其中,2024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企業15.8萬余家。成立1~5年的企業占48.9%,近一年成立的相關企業占比25.8%。
暢享無憂充電體驗
12月1日,市民王鳳栗駕車駛入重慶市萬盛經開區國能天街新能源汽車充電站,然后將充電槍插入車身,再掃碼、絕緣檢測,短短一兩分鐘時間就給車充上了電。“之前充電至少要大半個小時,而現在用這臺超充設備只需十幾分鐘,就可以充電90%。”他說。
走進國網重慶渝北盤溪河八合一示范超級充電站,只見30多臺充電樁整齊排列,充電棚頂鋪設著藍色分布式光伏板,整個充電站現代感十足,新能源車主劉丹霖正使用液冷超充終端為車輛快速充電。“體驗太棒了,充電5分鐘續航100多公里。”她向記者感嘆道。
隨著超充站點日趨密集,重慶中心城區正加快形成“1公里超充圈”。新能源車主使用超充樁為汽車充電,逐漸變得像加油一樣便捷。以兩江新區為例,當地已建設超充站136座,廣泛分布于居住區、辦公區、工廠、商圈附近,可提供就近、便捷的充電服務。
重慶市經信委數據顯示,全市已累計建成充電樁超過32萬個,其中公共充電樁3.6萬個,個人充電樁28.6萬個。目前,重慶市在建以及建成的超充站約500座,超充樁大約800個,數量規模居于全國前列,為提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提供了新的臺階。
在超充站點密集布局的同時,重慶便捷充電“一張網”也已織就。在重慶市數字捷充平臺,實時跳動著接入充電樁數量及充電電量等數據。負責平臺建設的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營銷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松表示,該平臺正加快接入重慶全市公共充電樁,新能源車主通過智能搜索即可就近快速充電;此外,平臺還實現全市充換電設施數字化管理,助力充放電負荷“可視、可測、可控”,確保超充設備平穩、高效運行。
成為又一藍海市場
近年來,在政策和補貼的雙重推動下,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,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長態勢。到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、輻射面積最大、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。
數據顯示,2019~2023年我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從101億元增長到431億元。預計2024年我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將達到517億元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24年10月,本年度全國各地出臺的充換電政策合計約300條。在此背景之下,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,我國充電樁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。
“通過超快一體、功率雙極池化、光儲充一體化等創新技術,華為做到讓電網放心配、用戶放心買,讓城市治理更高效安全。”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充電網絡業務總裁劉大偉稱,截至今年三季度,華為已完成5萬根超快充電樁的部署,匹配充電電壓在200V至1000V范圍內的所有車型,真正做到“來車即充,即充即走”。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為更好地生存發展,充換電行業頭部企業正謀求走出“充”的同質化競爭,向“儲”“網”等綜合服務要效益。
“電動汽車可以實現早上插電、晚上開走,虛擬電廠自動計算,在負電價時段快速充入,遇到電價高峰放出。如此不僅能實現充電免費,還能利用車網互動獲利,解決企業盈利和效益問題。”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丹薇如是說。
近年來,繼車企先后入局成為換電市場主力后,寧德時代、南方電網、國家電網、中石化、中石油等企業也紛紛布局換電市場,投建了大量的換電站和“電池銀行”。
蔚來換電站相關負責人稱,其換電技術不斷突破,已經進化到第三代,不僅支持多種車型,還能實現智能預約、自動泊車等功能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大數據分析和AI算法,換電站可以預測用戶需求,優化電池調度,提供更高效的服務。
仍有難題需要破解
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正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,也為充電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。2023年,中消協對外發布《新能源電動汽車消費與公共充電樁使用情況調查報告》顯示,近六成受訪者經常遇到充電樁損壞或故障的情況。
故障率居高不下,損害了用戶體驗,還大幅增加了運營商的運維成本負擔。未來的充電模塊,不僅需要具備更高的功率密度和能效比,還需要具備智能感知、自我診斷、遠程監控和自適應調節等能力。
作為國內首推智能模塊概念的星源博銳創始人兼總經理茹永剛表示,星源博銳已實現了模塊產品的壽命預測、環境檢測、異常預判、故障預警等智能化功能的接入。“未來,我們也希望和更多系統商、運營商聯合開發,共同推進模塊產品在智能化數據管理中的應用,實現充電基礎設施綠色、智能、健康地發展”。
“充電樁的布局仍需進一步優化,特別是在偏遠地區、老舊小區以及熱門旅游線路等充電需求較為集中的區域,充電樁的數量和分布仍顯不足。充電樁的技術標準和兼容性問題也亟待解決。”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調發展中心莫遠明研究員說,政府部門應加速充電樁技術的迭代升級與標準化進程,確保各品牌、型號間的充電樁能夠無縫對接。此外,我國尚需建立充電樁數字化人才培養機制,引導數字化人才向新能源產業偏移,為新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