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hongqing消息,長江、嘉陵江兩江交匯,浩浩湯湯奔向東方;天藍山青,碧水澄澈,巴渝大地綠意盎然。這里是美麗的重慶。如何讓這美麗長存?重慶給出的答案是“綠色轉型”。
近年來,重慶全力實施“14710”工作體系,以“美麗重慶建設”為“一統攬”,統領四大提升、七個任務、十項行動,完善了以治水治氣為牽引的“九治”污染防治攻堅體系,推動生態治理系統重塑,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。
立秋時節,漫步梁平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內,湖面上荇菜漂浮成片,斑嘴鴨成鳥帶著幼鳥在水面暢游。很難想象,這里曾因為污染淪為“黑臭湖”。近年來,梁平區以“嚴格保護、自然修復”為主導原則,對雙桂湖展開整治行動。如今,雙桂湖岸邊密植月季、燈芯草、銅錢草等,減緩水浪沖刷、防止邊坡塌陷;高低不一的小微濕地連通水系,形成一個結構完整、功能連續的城市濕地群。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每天都要產生各種生活、餐廚垃圾。這些垃圾如何處理?轉運過程中又如何避免垃圾“跑冒滴漏”?在渝北區的夏家壩垃圾中轉站,一套“AI智能識別系統”讓垃圾轉運實現全過程密閉零污染。
在這里,垃圾車駛入轉運港后就直奔卸料大廳進行壓縮。隨后,系統將利用人工智能、圖像處理、深度學習等技術,對垃圾進行檢視,自動研判、分析垃圾雜質種類、數量。初篩后的垃圾進入智能多級精分選系統,經過篩分、破碎、磁選、風選等程序,自動分選出可燃物、有機質,再通過自動化豎式壓縮、起重裝車,分類運輸至各終端處置企業,作業過程密閉無污染。
治水、治氣、治土、治廢、治塑、治山、治岸、治城、治鄉……在新重慶的“美麗計劃”中,“九治行動”一直被放在重要位置。今年,重慶還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,強化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,充分運用信息化、智能化科技手段,全面實施智慧治污。依托“巴渝治水”應用系統,從水質量、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污染、水監管等多個維度入手,為每一條河流量身定制“數字化管水一張圖”,提升大數據分析研判能力,實現了水環境可視、可查、可分析,為環境要素感知、污染分析和精準溯源提供了數據基礎支撐。
依托“環保天眼”“環保大腦”,通過各類監測站、微站等,做到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、監測指數超標及時預警、突發環境污染自動報警,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早發現、早預警、早處置。
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數據顯示,截至9月26日,重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43天、同比增加2天,PM2.5平均濃度為31微克/立方米、同比下降9.4%。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Ⅱ類,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.6%。
在重慶,不僅是生態向“綠”,工業發展也在逐“綠”而行。在西南鋁業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西南鋁”),他們深挖綠色科技創新,發展新質生產力,實施一系列技術改造、能管系統升級等項目,企業的“含綠量”和“含金量”不斷提升。
“我們建成冷軋機油霧回收及軋制油再生聯用系統,每年可回收軋制油220噸,價值約208萬元。項目深度改造之后,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揮發性有機物超過18噸。”西南鋁安全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長安汽車也以科技創新為驅動,加速新能源、智能化、全球化的轉型升級,建設新能源智慧工廠,樹立了向“規模+效益+價值創造”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典型示范。
工業逐“綠”,繪就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藍圖。截至今年上半年,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33家、國家級綠色園區12個、綠色供應鏈17條,綠色制造體系基礎進一步夯實。
在治理污染和推動綠色發展的同時,重慶還在努力讓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融入老百姓生活日常。
“誰家在鋪人工草皮?不能破壞生態,必須馬上制止!”近日,在璧山區七塘鎮喜觀村,村黨總支書記、主任李國洪接到村民反映的情況,帶著不容辯駁的語氣說道。
這里曾經是皮鞋加工基地,李國紅也是個皮鞋匠,他生產皮鞋時產生的粉末和廢棄物會對環境造成影響。從污染環境的手藝人,到生態環境的維護者,李國洪的角色轉換,映射出當地的生態之變和村民環保意識的萌芽。
不僅是在璧山七塘鎮,在重慶還有無數平凡人,他們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地捍衛著大自然饋贈的美好:從積極參與植樹造林、增殖放流,到堅決向野味說“不”;從愛護身邊一草一木,到倡導低碳生活方式。
重慶的美麗“顏值”正在不斷提升,一部系列專題片能讓我們的感受更加直觀。近日,由重慶市生態環境局、西部國際傳播中心聯合推出的系列英文專題片《美麗重慶》正式上線,共六集,講述了重慶在生物多樣性、治廢、治鄉、治氣、治水等多方面的實踐,向世界講述重慶如何追“新”逐“綠”,繪制美麗重慶生態畫卷的發展故事。
綠色發展脈絡清晰可見,美麗重慶建設步履不停。重慶,這座美麗的山水之城,正以其堅定的步伐,向著更加綠色、更加宜居的方向邁進。在這里,每一抹綠色都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每一片藍天都見證著這座城市向“綠”而行的決心。